擁抱你的內在家庭
你的內心住了誰?
2022 Apr 07 閱讀塗鴉實驗室
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類似的保衛者─你可能常常在內心批評數落別人、聚會時談論別人的八卦、閒言閒語、貶低人、喜歡做比較、常用言語攻擊與羞辱人、什麼事情都怪罪別人、在網路上謾罵……。這些行為通常都是保護者想幫助我們的方式─藉由批評、說別人不好,讓我們感到優越,這樣我們就不用去感受內心那位覺得「我不夠好、我沒價值」的內在小孩。 ───以上節錄自留佩萱《擁抱你的內在家庭》P.122
不同於西方主流的單一人格學派,「內在家庭系統治療」(簡稱IFS)認為人有多元人格,就像動畫電影《腦筋急轉彎》會把情緒分為四個角色一樣,IFS則是把人的內心區分為自我、保衛者、被放逐者,後兩者都是為了保護自我而存在,有負責的工作以及對應的行為:
▷保衛者-保護自己、讓自己不要痛苦,又分為管理員與救火員
▹管理員:協助掌管生活、確保傷痛不被觸發,自我批評、完美主義、分析等行為都屬這一個角色負責
▹救火員:傷痛被觸發時的滅火員,會做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,如暴飲暴食、成癮、性愛、自殘等等
▷被放逐者-負責承擔過去痛苦事件中的情緒與痛楚,然後被放逐於意識之外。
如同前面節錄所說的,批評別人的保衛者,是為了讓自己不去感受覺得自卑的內在小孩,那為什麼會有這個自卑的內在小孩呢?他發生了什麼事?
▊是多元人格、不是人格分裂
如果有看過《24個比利》的人可能在乍聽之下會覺得有點類似,但其實不同,24個比利的人格不只國籍、年齡不同,連性別都不一致,而IFS提的各角色都是我們過去經歷的某一個時期,都是曾經的自己,所以跟人格分裂是不一樣的哦。
《擁抱你的內在家庭》提到所有保衛者與被放逐者都是為了保護我們心智而誕生,當我們夠了解自己、並理解接納自己心中所有聲音,才有辦法恢復原有的柔軟,溫柔回應這個世界。
題外話,老實說我不曾認為自己心中有多元人格,過去問自己問題都是透過「5個Why」方式,就是一個問題問自己五次為什麼,以之前跨年前《為何家會傷人》那篇我的思路來舉例:
為什麼男友不跟我說規劃我很難過?因為覺得不被信任
為什麼不被信任覺得難過?因為感覺我能力不足所以不被信任
為什麼能力不足覺得難過?因為怕不被需要
為什麼不被需要會感到害怕?因為隨時都會被拋下
為什麼怕被拋下?因為感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 ...
其實還可以多追問下去,不過先到此打住,若想深究原因,五個為什麼也是很好的方式,就看大家平常偏好的形式為何,相對於理性派的五個為什麼,IFS的引導溫柔許多,可以帶著我們去理解內心的感受從何而來,進一步地療癒自己的過去。
依我的不專業判斷,這本書適合不喜歡自己、想探索內心的感性派,希望大家都能療癒過去、接納完整的自己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