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行動,不幸福:45個正向心理學練習,掌握幸福感關鍵
容易受傷玻璃心?看看你是真自尊還是假自尊
2023 Jan 10 閱讀塗鴉實驗室
(將圖片往左滑可看到更多圖片)
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自尊很強,同時也自卑感很強,一度以為這兩個也許是相輔相成,所以以前就算聽到人家說:「ㄟ他自尊心很強,忍受不了批評」我也不覺得奇怪。
直到這次看了《無行動,不幸福》才知道,自尊有四種類型:
穩定高自尊
穩定低自尊
不穩定高自尊
不穩定低自尊
(較多說明可以看圖)
也理解到自尊指的是自我認同度,如果自我認同度高的話,其實不會一被批評就跳腳,真正會跳腳的,應該是自我認同度低、但不想被發現的人,就像以前的我一樣。
被童年影響的自尊
以前的我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,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夢想,基本上能活別死就好,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看法,發生問題會急著問別人,被別人的意見影響決策,以前曾經說過,我過去的核心信念是:「我是個不被需要的小孩」,不被需要就會想想迎合別人,也懷疑就是因為自己沒能力才會不被需要,加深自己的無能感
但因為有時自己表現的還不錯,心裡總會暗暗想:「我應該還是有些價值的」,於是為了不想完全放棄自己、努力維護小小的價值感,一旦有人質疑譏笑我,就會讓我氣得跳腳、想攻擊對方。
這麼說好像在賣慘,但說實在這算是上世代留下來的共業,很多我們這一輩的人都抱持類似的想法,畢竟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多半是打、罵,成績好就好棒棒,成績不好就是「養你有啥路用」,也難怪有不少人跟我類似,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是多餘的。
了解緣由不是為了怪罪或原諒,而是往前走
然而在哀悼童年之際,我們也要理解,就像沒有完美的孩子一樣,天下也不會有完美的父母,加上當時的時代背景、社會氛圍,也許爸媽也是他們原生家庭的受害者,也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多書來探討這些現象,雖然不是要因此原諒,但理解就容易放下,我們也才能繼續往前邁進
另外雖然童年被影響了,也不代表這一生就完了,因為我們除了原生家庭外,還有學校、職場、感情等等也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與自我肯定感,長大後發生的事件也會讓我們心裡產生改變,會這麼說,是因為我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變化。
蝦密!原來自尊也可以被改變?
前面說了有關於我的過去,聽起來其實蠻像不穩定低自尊,我以為自尊這玩意不會改變,所以做完書中心理測驗後嚇了一跳,我居然是穩定高自尊??我發生了什麼事?為什麼改變了??
回過頭想想,發現契機點應該是在那段婚姻裡,我嘗試自己搞親子活動工作室的那段時間,當我第一次辦成活動、拿到錢的那一刻,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,原來...原來不用靠上班、不用靠家裡或當時的另一半,我自己也有辦法賺錢嗎!?
現在回想起來,那彷彿是我打破傳統價值觀、精神斷奶的一刻,隨著後面活動越辦越多,越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後,我那小小的自尊就不用再對別人的回饋膽戰心驚,深怕自己被看破,我開始走自己的路,不再想受他人控制,也許是我不受控了,前任才想往外找一個可控的女人吧(我猜啦)
(順帶一提,《無行動不幸福》裡也有一小段講到,戀愛關係到一個程度會開始互相搶奪權力與發言權,但因為篇幅關係就不多說啦)
後面隨著我一次次達到目標,我的自尊心逐漸健康成長,到現在我已經徹底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,對外人的質疑也可以就事論事,不會連結到自己本身的價值感,我想這也是為何我這麼擁抱商業的原因,因為是商業把我拉出來、帶我來到這裡的。
所以如果你目前還不是穩定高自尊,常常為了保護自尊而做出許多累人或失控的舉動,也不用擔心,真的可以調整,即使是小目標也無所謂,只要累積越來越多成就解鎖,你就會對自己逐漸產生信心,如果這小目標能變現又更好,那滿足感會加乘上去(我說我XDD)
沒有行動,就難以幸福
《無行動,不幸福》裡面涵蓋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各個面向,包含如何面對消化童年傷痕、與伴侶間的關係、職場中的應對、如何有科學的掌握行動方法、設立目標與執行等等,還有七個可以幫你檢測自尊狀態、是哪種依戀之類的心理測驗,很適合想改變自己卻不知從哪裡開始的人。
我現在很不敢想像自己當初如果沒有任何行動,現在會是個什麼樣子,就像書名說的,沒有行動、就沒有幸福,希望大家能藉由這本書摸索出行動方向,邁向自己幸福的未來。
書籍推薦:https://lihi2.cc/qzTVA
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自尊很強,同時也自卑感很強,一度以為這兩個也許是相輔相成,所以以前就算聽到人家說:「ㄟ他自尊心很強,忍受不了批評」我也不覺得奇怪。
直到這次看了《無行動,不幸福》才知道,自尊有四種類型:
穩定高自尊
穩定低自尊
不穩定高自尊
不穩定低自尊
(較多說明可以看圖)
也理解到自尊指的是自我認同度,如果自我認同度高的話,其實不會一被批評就跳腳,真正會跳腳的,應該是自我認同度低、但不想被發現的人,就像以前的我一樣。
被童年影響的自尊
以前的我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,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夢想,基本上能活別死就好,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看法,發生問題會急著問別人,被別人的意見影響決策,以前曾經說過,我過去的核心信念是:「我是個不被需要的小孩」,不被需要就會想想迎合別人,也懷疑就是因為自己沒能力才會不被需要,加深自己的無能感
但因為有時自己表現的還不錯,心裡總會暗暗想:「我應該還是有些價值的」,於是為了不想完全放棄自己、努力維護小小的價值感,一旦有人質疑譏笑我,就會讓我氣得跳腳、想攻擊對方。
這麼說好像在賣慘,但說實在這算是上世代留下來的共業,很多我們這一輩的人都抱持類似的想法,畢竟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多半是打、罵,成績好就好棒棒,成績不好就是「養你有啥路用」,也難怪有不少人跟我類似,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是多餘的。
了解緣由不是為了怪罪或原諒,而是往前走
然而在哀悼童年之際,我們也要理解,就像沒有完美的孩子一樣,天下也不會有完美的父母,加上當時的時代背景、社會氛圍,也許爸媽也是他們原生家庭的受害者,也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多書來探討這些現象,雖然不是要因此原諒,但理解就容易放下,我們也才能繼續往前邁進
另外雖然童年被影響了,也不代表這一生就完了,因為我們除了原生家庭外,還有學校、職場、感情等等也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與自我肯定感,長大後發生的事件也會讓我們心裡產生改變,會這麼說,是因為我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變化。
蝦密!原來自尊也可以被改變?
前面說了有關於我的過去,聽起來其實蠻像不穩定低自尊,我以為自尊這玩意不會改變,所以做完書中心理測驗後嚇了一跳,我居然是穩定高自尊??我發生了什麼事?為什麼改變了??
回過頭想想,發現契機點應該是在那段婚姻裡,我嘗試自己搞親子活動工作室的那段時間,當我第一次辦成活動、拿到錢的那一刻,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,原來...原來不用靠上班、不用靠家裡或當時的另一半,我自己也有辦法賺錢嗎!?
現在回想起來,那彷彿是我打破傳統價值觀、精神斷奶的一刻,隨著後面活動越辦越多,越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後,我那小小的自尊就不用再對別人的回饋膽戰心驚,深怕自己被看破,我開始走自己的路,不再想受他人控制,也許是我不受控了,前任才想往外找一個可控的女人吧(我猜啦)
(順帶一提,《無行動不幸福》裡也有一小段講到,戀愛關係到一個程度會開始互相搶奪權力與發言權,但因為篇幅關係就不多說啦)
後面隨著我一次次達到目標,我的自尊心逐漸健康成長,到現在我已經徹底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,對外人的質疑也可以就事論事,不會連結到自己本身的價值感,我想這也是為何我這麼擁抱商業的原因,因為是商業把我拉出來、帶我來到這裡的。
所以如果你目前還不是穩定高自尊,常常為了保護自尊而做出許多累人或失控的舉動,也不用擔心,真的可以調整,即使是小目標也無所謂,只要累積越來越多成就解鎖,你就會對自己逐漸產生信心,如果這小目標能變現又更好,那滿足感會加乘上去(我說我XDD)
沒有行動,就難以幸福
《無行動,不幸福》裡面涵蓋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各個面向,包含如何面對消化童年傷痕、與伴侶間的關係、職場中的應對、如何有科學的掌握行動方法、設立目標與執行等等,還有七個可以幫你檢測自尊狀態、是哪種依戀之類的心理測驗,很適合想改變自己卻不知從哪裡開始的人。
我現在很不敢想像自己當初如果沒有任何行動,現在會是個什麼樣子,就像書名說的,沒有行動、就沒有幸福,希望大家能藉由這本書摸索出行動方向,邁向自己幸福的未來。
書籍推薦:https://lihi2.cc/qzTVA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