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體錯覺:真相,不一定跟多數人站在同一邊!《黑馬思維》暢銷作家最新力作!
沉默,可能是錯誤的幫兇?
2023 Feb 22 閱讀塗鴉實驗室
(將圖片往左滑可看到更多圖片)
猜猜看,你的答案是什麼呢?
1. 當人們看到路上被遺落的皮夾,裡面有裝錢,你覺得這錢包會完封不動被送去失物招領的機率有多高?
2. 在會議中有兩派論點-A與B,你覺得A很明顯會出事,但會議中有一派大力鼓吹A論點,其他人保持緘默,這時的你,會選擇說出心中的意見嗎?如果不會,你認為會議結果會以哪一個論點做結?
3. 你是否曾經誤以為社會上認同某想法,過了很久後才發現很多人根本不認同呢?比如說結婚(喂XD
可以先思考一下,第一題文末會解答,第二三題可以邊看內文邊思考
你以為的共識,只是少數人的大聲嚷嚷+多數人的沉默而已
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在學生時代學過一個「沉默螺旋」的概念,簡單來說,就是大眾面對某議題時,會先評估周遭風向,一旦發現自己不是主流意見就會陷入沉默,其他中立或反對者以為沉默的人同意主流意見,就更不敢隨意出頭,而隨著沉默的人增加,主流意見就會越突出,最終大家以為主流意見是所有人的共識,殊不知可能是少數人大聲嚷嚷+多數沉默者的結果。
大家從小到大的班會與出社會的會議開了不少,多少應該有遇過這種狀況:開會決議時不吭聲,散會後這些人才私下意見一堆,問說為什麼剛不講?很有可能會回答:「我看大家都不講話,應該是同意那個方案,就不敢講了...」
於是這些結果造成了集體錯覺,以為大家都認同,像是非洲的割禮、中國的裹小腳等殘害身體的習俗,或是白人男性才能帶領國家,女性就要相夫教子之類的印象,現在看覺得很不合理,但身在其中要想反抗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;這些因為資訊不流通,由上位者決定的主流意見,原本以為有了社群媒體、大家都能發聲後,這狀況應該會好得多,但看樣子也不一定。
爸爸只求孩子有呼吸就好?
記得前陣子跟掌鏡人聊天時,他笑說:「爸爸顧小孩的方式跟媽媽不一樣,看網路上很多瘋傳的影片就知道,爸爸們只求孩子有在呼吸就好,不像媽媽們為小孩顧前顧後,而且外國人更狂,會讓小孩催重機油門,還有一個爸爸在冰天雪地的戶外把小孩丟水裡玩水耶!」
這類影片瘋傳許多國家,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看過,造成了「爸爸們只求孩子有在呼吸就好、不重視安全」的印象,不過即使不求全部好了,這些影片能代表大多數爸爸顧孩子的方式嗎?如同前面說的,不能因為少數的聲音大,就蓋過了沉默的多數。
我:「那些之所以瘋傳,就是因為連外國人都覺得太扯,才會被集結出來給大家吃瓜,如果這稀鬆平常,根本就不會傳成這樣。」
掌:「這麼說也對啦...」(話題就這樣結束,後來想想我真是很難聊天的人耶哈哈哈)
結果社群媒體上的影片,也造成了掌鏡人的錯覺,不過這錯覺只有他才有嗎??當然不只,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錯覺,直到以前看了某本有關假新聞的書(忘了書名),當假新聞擴散的夠廣,就會三人成虎以假亂真,影響大家的認知,這個,不也是一種集體錯覺嗎?
聲音大的就是王道?但不代表所有人的心聲
聲音大的就能作主/帶風向,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放大了某些人的聲音,於是我們有了各種不同的錯覺,並把錯覺當作真實,盲目追尋意見領袖,直到有人看不下去,冒著被排擠的風險跳出來發聲,其他人才會發現:「欸?原來不是只有我這麼想嗎!?」然後陸續加入跳出來的人的行列...
有沒有一種即視感?在以前通常是革命/改革前夕的模樣,現在大概就是網路上各留言板的戰場,看到留言版人數頗多,我們甚至會有種錯覺:「你看,大家都這麼想,只有少部分人是別的想法!」但看看留言人數,最多不過就幾千人,充其量那民意只是留言者的多數,完全無法代表「大家」的心聲,然而現今的意見操作甚至新聞,往往是拿這些「留言者多數」代表「大家」。
當然我也懂,總不能所有人對所有事都要這樣進行全民投票或意見整合,不累死才怪,只是了解這件事能讓我們看世界不再這麼武斷,以後聽到別人說:「大家都這麼想的時候」,多抱持懷疑並求證,你很可能會發現,對方所謂的「大家」很可能只佔了社會的1%罷了。
沒自信的人最容易西瓜偎大邊?
《集體錯覺》裡提到,人在對自己想法沒信心的時候,模仿他人意見的機率會大幅提升,默默的西瓜偎大邊,以免被看破手腳或是被主流排擠,順帶一提,作者說人類之所以會有排擠行為,是為了要利用排除異己來維持紀律,以縮小與夥伴之間的差異,於是怕被排除的人就會用沉默或順服代替發聲,除非你自信點,或增加自己的見解、實力、技術,並保持批判思考能力。
不過畢竟我們不可能對任何事都了解,對某件事的見解沒自信是很正常的,但即便不符合所謂的「主流意見」也沒關係,你只要光是提出疑惑,就足以讓沉默者跳出來表態加入你的疑問行列,很多時候沉默者不一定是贊同,他只是不想被「棒打出頭鳥」罷了。
講到這邊你也許以為「要保持獨立思考+不要沉默助長錯覺」是作者的結論,不過NONO,他提出了一個我覺得很浪漫卻也很務實的結論,但我還是不想說(被揍),想保持一個懸念,等你看書去獲取
杜絕錯覺傷害彼此,從分享看法開始
回到文章開頭的第一個問題,如果你覺得錢很有可能會被拿走,那基本上你有「人性貪婪所以一定會侵占皮夾金錢」的錯覺,因為根據研究顯示,皮夾裡越多錢的,人們越會努力去聯繫失主。
原來人心跟你想的不一樣,而錯覺會讓我們彼此猜忌戒備與不信任,各種交織出來的錯覺撕裂了我們對社會對人心的看法,老實說,細思即恐,你我都躲不掉,我們都需要增進自己的認知,並發出自己的聲音,我想說的是:
「不要讓你的害怕驅使你沉默,不要讓你的沉默助長了錯覺」
還有很多想分享,但會沒完沒了,就請大家直接看書吧,這本真的很讚哦!
好書推薦:https://lihi2.cc/bwPsp
猜猜看,你的答案是什麼呢?
1. 當人們看到路上被遺落的皮夾,裡面有裝錢,你覺得這錢包會完封不動被送去失物招領的機率有多高?
2. 在會議中有兩派論點-A與B,你覺得A很明顯會出事,但會議中有一派大力鼓吹A論點,其他人保持緘默,這時的你,會選擇說出心中的意見嗎?如果不會,你認為會議結果會以哪一個論點做結?
3. 你是否曾經誤以為社會上認同某想法,過了很久後才發現很多人根本不認同呢?比如說結婚(喂XD
可以先思考一下,第一題文末會解答,第二三題可以邊看內文邊思考
你以為的共識,只是少數人的大聲嚷嚷+多數人的沉默而已
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在學生時代學過一個「沉默螺旋」的概念,簡單來說,就是大眾面對某議題時,會先評估周遭風向,一旦發現自己不是主流意見就會陷入沉默,其他中立或反對者以為沉默的人同意主流意見,就更不敢隨意出頭,而隨著沉默的人增加,主流意見就會越突出,最終大家以為主流意見是所有人的共識,殊不知可能是少數人大聲嚷嚷+多數沉默者的結果。
大家從小到大的班會與出社會的會議開了不少,多少應該有遇過這種狀況:開會決議時不吭聲,散會後這些人才私下意見一堆,問說為什麼剛不講?很有可能會回答:「我看大家都不講話,應該是同意那個方案,就不敢講了...」
於是這些結果造成了集體錯覺,以為大家都認同,像是非洲的割禮、中國的裹小腳等殘害身體的習俗,或是白人男性才能帶領國家,女性就要相夫教子之類的印象,現在看覺得很不合理,但身在其中要想反抗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;這些因為資訊不流通,由上位者決定的主流意見,原本以為有了社群媒體、大家都能發聲後,這狀況應該會好得多,但看樣子也不一定。
爸爸只求孩子有呼吸就好?
記得前陣子跟掌鏡人聊天時,他笑說:「爸爸顧小孩的方式跟媽媽不一樣,看網路上很多瘋傳的影片就知道,爸爸們只求孩子有在呼吸就好,不像媽媽們為小孩顧前顧後,而且外國人更狂,會讓小孩催重機油門,還有一個爸爸在冰天雪地的戶外把小孩丟水裡玩水耶!」
這類影片瘋傳許多國家,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看過,造成了「爸爸們只求孩子有在呼吸就好、不重視安全」的印象,不過即使不求全部好了,這些影片能代表大多數爸爸顧孩子的方式嗎?如同前面說的,不能因為少數的聲音大,就蓋過了沉默的多數。
我:「那些之所以瘋傳,就是因為連外國人都覺得太扯,才會被集結出來給大家吃瓜,如果這稀鬆平常,根本就不會傳成這樣。」
掌:「這麼說也對啦...」(話題就這樣結束,後來想想我真是很難聊天的人耶哈哈哈)
結果社群媒體上的影片,也造成了掌鏡人的錯覺,不過這錯覺只有他才有嗎??當然不只,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錯覺,直到以前看了某本有關假新聞的書(忘了書名),當假新聞擴散的夠廣,就會三人成虎以假亂真,影響大家的認知,這個,不也是一種集體錯覺嗎?
聲音大的就是王道?但不代表所有人的心聲
聲音大的就能作主/帶風向,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放大了某些人的聲音,於是我們有了各種不同的錯覺,並把錯覺當作真實,盲目追尋意見領袖,直到有人看不下去,冒著被排擠的風險跳出來發聲,其他人才會發現:「欸?原來不是只有我這麼想嗎!?」然後陸續加入跳出來的人的行列...
有沒有一種即視感?在以前通常是革命/改革前夕的模樣,現在大概就是網路上各留言板的戰場,看到留言版人數頗多,我們甚至會有種錯覺:「你看,大家都這麼想,只有少部分人是別的想法!」但看看留言人數,最多不過就幾千人,充其量那民意只是留言者的多數,完全無法代表「大家」的心聲,然而現今的意見操作甚至新聞,往往是拿這些「留言者多數」代表「大家」。
當然我也懂,總不能所有人對所有事都要這樣進行全民投票或意見整合,不累死才怪,只是了解這件事能讓我們看世界不再這麼武斷,以後聽到別人說:「大家都這麼想的時候」,多抱持懷疑並求證,你很可能會發現,對方所謂的「大家」很可能只佔了社會的1%罷了。
沒自信的人最容易西瓜偎大邊?
《集體錯覺》裡提到,人在對自己想法沒信心的時候,模仿他人意見的機率會大幅提升,默默的西瓜偎大邊,以免被看破手腳或是被主流排擠,順帶一提,作者說人類之所以會有排擠行為,是為了要利用排除異己來維持紀律,以縮小與夥伴之間的差異,於是怕被排除的人就會用沉默或順服代替發聲,除非你自信點,或增加自己的見解、實力、技術,並保持批判思考能力。
不過畢竟我們不可能對任何事都了解,對某件事的見解沒自信是很正常的,但即便不符合所謂的「主流意見」也沒關係,你只要光是提出疑惑,就足以讓沉默者跳出來表態加入你的疑問行列,很多時候沉默者不一定是贊同,他只是不想被「棒打出頭鳥」罷了。
講到這邊你也許以為「要保持獨立思考+不要沉默助長錯覺」是作者的結論,不過NONO,他提出了一個我覺得很浪漫卻也很務實的結論,但我還是不想說(被揍),想保持一個懸念,等你看書去獲取
杜絕錯覺傷害彼此,從分享看法開始
回到文章開頭的第一個問題,如果你覺得錢很有可能會被拿走,那基本上你有「人性貪婪所以一定會侵占皮夾金錢」的錯覺,因為根據研究顯示,皮夾裡越多錢的,人們越會努力去聯繫失主。
原來人心跟你想的不一樣,而錯覺會讓我們彼此猜忌戒備與不信任,各種交織出來的錯覺撕裂了我們對社會對人心的看法,老實說,細思即恐,你我都躲不掉,我們都需要增進自己的認知,並發出自己的聲音,我想說的是:
「不要讓你的害怕驅使你沉默,不要讓你的沉默助長了錯覺」
還有很多想分享,但會沒完沒了,就請大家直接看書吧,這本真的很讚哦!
好書推薦:https://lihi2.cc/bwPsp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