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沛孺|Penny 知識圖文創作家
0
  • 會員登入
  • 關於我
  • 服務項目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社群知識圖文-拉近你與消費者的距離
    • 品牌特色貼圖
    • 書籍內頁插畫
  • 知識圖文創作
  • 品牌知識+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生活中的品牌觀察
  • 圖文創作與變現
  • 聯絡我
  • Join us
  • Login
  • 0
    陳沛孺|Penny 知識圖文創作家
  • 關於我
  • 服務項目
    社群知識圖文-拉近你與消費者的距離 品牌特色貼圖 書籍內頁插畫
  • 知識圖文創作
  • 品牌知識+
    生活中的品牌觀察
  • 圖文創作與變現
  • 聯絡我
部落格
  • 文章總覽
  • 分類
  • 閱讀塗鴉實驗室
  • 漫畫圖解區塊鏈
  • 圖文創作與變現
  • 品牌知識+
    • 生活中的品牌觀察
  • AI自動化工作術
AI自動化工作 AI自動化 AI工具
  1. 首頁
  2. 部落格

所有關係衝突往往來自「換不到」

2023 Mar 13 閱讀塗鴉實驗室
哈囉大家,不曉得你們有沒有遇過類似的狀況:
​
感情中總是覺得自己付出的多、但對方都不懂
工作上總是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,但長官都不欣賞
人際間總是不知不覺得罪他人,但自己都不知為什麼
​
又或者
你想要的陪伴是一個溫暖的擁抱,但對方只是坐在旁邊滑著手機
你想要的一份尊重,但對方希望用貶低的方式來刺激你進步
你想要的是一個成就感,但對方不要你做任何事去累到
​
簡單來說,就是
他給的不是你要的,你給的也不是他要的
​
​
交換,是人與人之間的底層邏輯
​
其實,在看了許許多多商業書與關於人類的書後
我發現,在這個社會裡最重要、也最底層的概念是:「交換」
沒搞清楚這點的話,人際糾紛都在所難免
​
不管有形無形,我們都希望在付出後能獲得自己想要的
比如付出了錢,就會希望能獲得符合心中期待的商品
如果不值得,就容易產生不滿的情緒,甚至找對方理論
​
比如付出了勞力與心力,就會希望獲得相對應的報酬
可能是錢,可能是對方感恩的言語、笑容、名聲、利益等等
​
比如付出了愛,也會希望獲得對方的回應與重視
多了很好,但少了就會感到不平衡、痛苦
​
比如一段婚姻,你付出了愛,希望他也以愛回報
但也許他只要一個合法傳宗接代的對象
兩邊需求無法平等交換
情緒不平衡、衝突就容易產生
​
​
失衡的關係無法長久
​
所有的關係中
只要雙方都有交換到需要的
這心中的天平就不會失衡
​
但只要你給的不是他要的,他給的也不是你想要的
即便再怎麼忽視退讓或隱忍
這關係遲早都會面臨危機
​
即便再小的事都難免如此
就像帶著另一半與孩子去參加同事的喜酒
也許你覺得對同事包2000已經很夠意思
但同事卻覺得帶這麼多人卻只包2000而感到不悅
諸如此類
​
​
「我是為你好」不只單純情勒,其實是在索取成就感
​
以我自己為例
我很喜歡給掌鏡人建議,並花了些時間心力
這些是為了錢嗎?不是
是為了他的愛嗎?不是
是為了他好嗎?也不是(千萬不要用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,凡事都是為了自己)
​
原本我也不確定自己到底是為什麼
直到不斷追問爬梳後才發現
原來真正的原因是
我想要他「因為我的建議變好後,心中會浮現的成就感」
當然,多少也可能為了增加他對我的能力評價
​
但如果這些建議只是被聽聽而已
沒有真正落實,長期下來我會懶得繼續給建議
因為我沒獲得想要的
更容易因為得不到而不滿
進而產生衝突
​
順帶一提
通常會說:「我是為了你好」的人
為何人家不聽就感到挫折、惱羞或埋怨?
其實多半就是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成就感或價值感
​
​
偉人之所以被頌揚,就是因為多數人做不到「純粹」的奉獻
​
講到這裡也許有些人覺得我的想法好功利市儈
明明世界上也有純粹奉獻的人哪!
​
這邊我有個疑問,如果他長期的奉獻付出卻無人聞問
沒人表達感激、沒人給予感動的笑容與淚水、奉獻對象甚至沒變好
他的付出彷彿掉入黑洞般,毫無發出一絲聲響
他真的還能始終如一繼續奉獻下去嗎?
​
當然我不敢說完全沒有
因為只要群體基數夠多,就一定會有少數的特例
但不影響我相信通則
即便有極少數人能辦到,也仍有許許多多的人辦不到
(那些奉獻自己的偉人之所以被宣揚,正因為他是特例)
​
​
利他的重點,在於「共好」
​
近年來利他思維逐步受到大家重視
這個很棒,因為人類本質就是互助才能存活
不過也不影響「交換」的原則
​
對我而言,「利他共好」重點不在於「利他」
而在於「共好」
提倡者想獲得的不一定要是錢、名聲
也可能是產生幸福感、滿足感、被肯定的價值感
​
除了上述提及的
其實聽到的故事素材、突破認知的一句話、或是你想像不到的一個點
都有可能是某個人付出後希望獲得的東西
​
錢,不是這世界「交換」的唯一選擇
如果凡事只用錢去看的確有些功利市儈
但那不是重點
重點是容易看不懂為何別人可以而自己不行
看不懂許多行為背後可能潛藏的原因
也看不懂自己情緒所為何來
​
對我來說,不管是商業或是感情
只要牽涉到人,「交換」都是關係的基礎
像我想吸引網友來看粉專
就必須用網友們感興趣的閱讀方式,提供有興趣、有價值的內容
​
這中間我獲得了反饋與人流
網友獲得了值得一看的好書與內容
創造價值獲得雙贏
表面上是共好,但其實就是交換
​
​
思考雙方的需求,才有機會達到平衡
​
了解這點後
就可以運用在生活中
面對主管的刁難,我們可以去思考主管想獲得的是一份報告、一個功勞、或是一個會解決問題的人?
面對另一半的抱怨,可以去思考另一半要的是發言權、尊重、或是只是一個擁抱?
面對小孩的3C要求,想想他們要的是逃避無聊、尋找社群歸屬、或是一份自由?
​
轉個方向也可以用來想想自己
看到某人的行為感到不悅、憤怒、哀怨
究竟是想從他們身上獲得什麼?是尊重、愛、錢、名還是其他?
​
當我們向這個人索取什麼的時候,先想想我們有給他想要的東西了嗎?
或者對方要我們付出什麼時,可以想想你想要的是什麼、他能不能給?
​
千萬不要假裝自己不想要任何東西
結果沒得到想要的就開始不甘心、心裡不平衡
抱怨自己做白工、被當工具人等等
這時候對方很容易感到莫名其妙
因為他很可能沒接收到你想要的是什麼
​
試圖把交換的翹翹板維持平衡
心情與生活,也就不會失衡到翻覆
​
​
好書&好頻道推推
​
掌鏡人老說想把我的頭剖開
看看裡面到底是怎麼運轉的
如果你好奇我的想法從哪來
推薦可以看《人類大歷史》+《反智》
以及聽 大人學 的Podcast《大人的Small Talk》
​
雖然不只因為這些內容來源
但這些對我影響蠻大的
分享給大家:)
​
​
#我猜這篇應該有興趣的人不多
  • 分享此文章
0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為什麼我們愈相愛、愈受傷?

你曾經談過一場很累的戀愛嗎? 如果有,你一定曾懷疑到底問題出在哪裡? 是你嗎?還是對方呢?

轉帳風波

To創作初心者:放棄吧,你終究是躲不開商業的

品牌原型對應配色

從品牌色看幫寶適為何走出高級感,好奇寶寶的紅色觸發媽媽們的不安?

什麼是AI自動化工作術?

聯絡我們

  • Email: [email protected]
  • 地址: 台中市南屯區五權西路二段666號6樓之4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閱品設計所
  • 統編: 94518350
COPYRIGHT ©陳沛孺|Penny 知識圖文創作家 All rights reserved | Powered by 路老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