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努力的事,就該成為故事【限量親簽版】:52封療癒信,寫給還沒下班的你
面對世界,我們總是會失望的
2023 May 03 閱讀塗鴉實驗室
(將圖片往左滑可看到更多圖片)
曾聽過一句話:「不期不待,沒有傷害」,雖說聽起來很消極,但其實是讓自己放下執念的積極作法,世界上充滿了期待,然而滿足不了的期待,卻會在心中發酵成失望、哀怨、不滿,我們可以自我期待,但多半,這份期待都有參雜了別人的影子。
媽媽,我不想長大
我家小P昨天睡前忽然迸出一句:「大人好幸福,都不用做美勞...」
說完就傷心地抽噎了起來,我知道他為什麼難過,因為他達不到老師的期待與標準,他怕老師,也怕自己真的沒能力,他對自己的期待裡,包含了老師對他的期待,對自己的失望,也加進了老師的失望。
當我們把期待冠在別人身上,就會成為別人的壓力,反之亦然。
小P哭著跟我說不想長大,因為他怕自己做不好作業,怕自己被罵,我知道他不是真的不想長大,而是不想直面別人對他的期待與失望,但孩子啊,失望是長大的必經過程,我們只是對世界的粉紅泡泡太多,每戳破一個自然會痛一下,但戳破之後,才能看的見我們的一廂情願。
你的期待,很可能只是一廂情願
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,自己曾經默默期待著某件事,沒有說出口、默默等待期望成真的那一刻,然而卻發現世事總是不近己意,期待破滅了,我們躲在角落默默哭泣,也許還有那麼一刻,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的一片心意?
然而別人為何要滿足我們不請自來的期待呢?因為是家人、因為是情侶或朋友,還是因為「我是為你好」呢?但明明,我們自己就很討厭被擅自加諸的期待,會讓我害怕自己做不好、或因為做不到而對自己失望,只是當角色互換後,自己常常忘了那條該謹守的關係界線:「干你屁事/干我屁事」
「不期不待,沒有傷害」這句話,我現在才發現,原來裡面提到的傷害不是別人給我的,而是自己給自己的,所以不要擅加期待,才能保護自己免於失望的痛楚。
與其期待,不如把需求說明白
在 林育聖 老師新出的《那些努力的事,就該成為故事》中分享到:
「沒有人可以為別人的期待負責,只能盡力做到自己的承諾。
我們永遠可以對自己的承諾負責,但不需要去滿足那些沒承諾過或不知哪來的社會價值觀。那不是我的責任,也不是我們的人生該負的責任。」
世界不完美,人生遍布荊棘,如果還得肩負他人的期待,這趟人生之旅未免過於辛苦,育聖老師了解到,與其暗自期盼,不如把需求說明白,讓對方能清楚你的想法,他不用戰戰兢兢的猜你,你也不用對他失望,多好。
我很喜歡老師在書中這篇章所寫的結尾:
「所謂的做自己,就是不用再去為別人的期待負責。
而長大,就是愈來愈像自己的過程。
你今天像自己了嗎?」
讀起來讓你痛並快樂的一本書
《那些努力的事,就該成為故事》從過去三年育聖老師發的電子報中,抽出了52封信集結成冊(我這次只有分享其中一封信),老師的文字一向給我一種溫柔刀的感覺,很溫柔,但也直擊痛處,在你忍不住捂住心窩的時候,又會再給你另一個視角,讓你看見他眼中的世界、讀到他的生存之道,以及心中的祝福,陪伴你走過一個、又一個不開心的時刻。
「聖」書推薦:https://lihi3.cc/l6OBL
---工商一下---
5/6實體交流會快到囉,我已經團購了甜點與茶品,當天會分享好書內容與我的一些故事,更希望能和大家多多交流,詳細資訊可以看置頂文章(或精選),期待與大家見面~
----------
#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
#本次圖片中的文字由書中第二章節濃縮而成
曾聽過一句話:「不期不待,沒有傷害」,雖說聽起來很消極,但其實是讓自己放下執念的積極作法,世界上充滿了期待,然而滿足不了的期待,卻會在心中發酵成失望、哀怨、不滿,我們可以自我期待,但多半,這份期待都有參雜了別人的影子。
媽媽,我不想長大
我家小P昨天睡前忽然迸出一句:「大人好幸福,都不用做美勞...」
說完就傷心地抽噎了起來,我知道他為什麼難過,因為他達不到老師的期待與標準,他怕老師,也怕自己真的沒能力,他對自己的期待裡,包含了老師對他的期待,對自己的失望,也加進了老師的失望。
當我們把期待冠在別人身上,就會成為別人的壓力,反之亦然。
小P哭著跟我說不想長大,因為他怕自己做不好作業,怕自己被罵,我知道他不是真的不想長大,而是不想直面別人對他的期待與失望,但孩子啊,失望是長大的必經過程,我們只是對世界的粉紅泡泡太多,每戳破一個自然會痛一下,但戳破之後,才能看的見我們的一廂情願。
你的期待,很可能只是一廂情願
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,自己曾經默默期待著某件事,沒有說出口、默默等待期望成真的那一刻,然而卻發現世事總是不近己意,期待破滅了,我們躲在角落默默哭泣,也許還有那麼一刻,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的一片心意?
然而別人為何要滿足我們不請自來的期待呢?因為是家人、因為是情侶或朋友,還是因為「我是為你好」呢?但明明,我們自己就很討厭被擅自加諸的期待,會讓我害怕自己做不好、或因為做不到而對自己失望,只是當角色互換後,自己常常忘了那條該謹守的關係界線:「干你屁事/干我屁事」
「不期不待,沒有傷害」這句話,我現在才發現,原來裡面提到的傷害不是別人給我的,而是自己給自己的,所以不要擅加期待,才能保護自己免於失望的痛楚。
與其期待,不如把需求說明白
在 林育聖 老師新出的《那些努力的事,就該成為故事》中分享到:
「沒有人可以為別人的期待負責,只能盡力做到自己的承諾。
我們永遠可以對自己的承諾負責,但不需要去滿足那些沒承諾過或不知哪來的社會價值觀。那不是我的責任,也不是我們的人生該負的責任。」
世界不完美,人生遍布荊棘,如果還得肩負他人的期待,這趟人生之旅未免過於辛苦,育聖老師了解到,與其暗自期盼,不如把需求說明白,讓對方能清楚你的想法,他不用戰戰兢兢的猜你,你也不用對他失望,多好。
我很喜歡老師在書中這篇章所寫的結尾:
「所謂的做自己,就是不用再去為別人的期待負責。
而長大,就是愈來愈像自己的過程。
你今天像自己了嗎?」
讀起來讓你痛並快樂的一本書
《那些努力的事,就該成為故事》從過去三年育聖老師發的電子報中,抽出了52封信集結成冊(我這次只有分享其中一封信),老師的文字一向給我一種溫柔刀的感覺,很溫柔,但也直擊痛處,在你忍不住捂住心窩的時候,又會再給你另一個視角,讓你看見他眼中的世界、讀到他的生存之道,以及心中的祝福,陪伴你走過一個、又一個不開心的時刻。
「聖」書推薦:https://lihi3.cc/l6OBL
---工商一下---
5/6實體交流會快到囉,我已經團購了甜點與茶品,當天會分享好書內容與我的一些故事,更希望能和大家多多交流,詳細資訊可以看置頂文章(或精選),期待與大家見面~
----------
#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
#本次圖片中的文字由書中第二章節濃縮而成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