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沛孺|Penny 知識圖文創作家
0
  • 會員登入
  • 關於我
  • 服務項目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社群知識圖文-拉近你與消費者的距離
    • 品牌特色貼圖
    • 書籍內頁插畫
  • 知識圖文創作
  • 品牌知識+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生活中的品牌觀察
  • 圖文創作與變現
  • 聯絡我
  • Join us
  • Login
  • 0
    陳沛孺|Penny 知識圖文創作家
  • 關於我
  • 服務項目
    社群知識圖文-拉近你與消費者的距離 品牌特色貼圖 書籍內頁插畫
  • 知識圖文創作
  • 品牌知識+
    生活中的品牌觀察
  • 圖文創作與變現
  • 聯絡我
部落格
  • 文章總覽
  • 分類
  • 閱讀塗鴉實驗室
  • 漫畫圖解區塊鏈
  • 圖文創作與變現
  • 品牌知識+
    • 生活中的品牌觀察
  • AI自動化工作術
AI自動化工作 AI自動化 AI工具
  1. 首頁
  2. 部落格

讀懂孩子內心話:教授媽媽郭葉珍,帶你聽到孩子的聲音

孩子,我願意為你麻煩,因為你值得

2023 May 09 閱讀塗鴉實驗室
這兩天接連看到兩個媽媽部落客被炎上
雖然他們都覺得無辜
但呈現出來給我們看到的片段極具爭議
也難怪大家罵到天邊去
​
揹嬰滑雪有多扯這件事我就不討論了
這全世界沒幾個媽媽敢這樣拿孩子生命安全來打賭
​
倒是另一位媽媽
在大女兒埋怨為什麼只幫妹妹用她喜歡的吃食
埋怨她對妹妹比較好時
一個不爽
用「因為你是我從外面撿回來的,而兩個妹妹是我親生的」
後面加上自己一定是頭腦破洞,才會撿一個會欺負媽媽的孩子
還為她付出了多少心力的一連串話語
堵得大女兒錯愕地說不出話來
​
一時之間激起了我們這一代人普遍有的童年創傷
她的粉專評論瞬間被灌到1.1顆星
​
我印象中小時候也有聽過自己是從垃圾場撿回來的
但可能因為我跟我大姊長太像
所以抖了兩下後沒有真的往心裡去
倒是我爸常說可惜我是女生不是男生
讓我總有種哪裡不足的地方
(少一塊,的確也是不足啦,但我反過來還有多兩塊捏)
​
只是不少人的童年是被家長恐嚇貶低到大的
「你是我從垃圾場撿回來的,再吵我就丟回去」
「你是從河裡飄過來我剛好撿到」(桃太郎膩?)
「垃圾車來了,把你丟出去好不好?」
​
有些大人覺得很好笑
但對於小孩來說,大人是撐起自己世界的梁柱
他們的話會左右著自己的價值
一不小心世界就坍塌了
​
對孩子來說這些不但不好笑,還會真心感到自己沒有價值
心想:「我是沒人要的小孩」
​
而有些大人則是覺得孩子態度太差
必須要把他壓下來才行
但這時候的壓,多半都會說一些傷人的話
(我自首,這部分我也還在修行中)
​
不過就這次的事件來看
其實我會覺得大女兒是在討愛
手足之間爭寵也是常有的事
​
爭著說話、爭著要媽媽聽自己說話
爭著晚餐要吃自己喜歡的
​
即使我盡量想要做到公平
有時大P還是會說我偏心
都讓小P決定想吃的東西
(冤枉啊大人~~~你決定的時候也超多的好嗎~~~)
​
但還好只有兩隻
猜猜拳然後順著輪流決定也就好了
​
然而那位媽媽用大女兒不是親生的言語
回應孩子討愛(埋怨)的表現這件事
讓我想到這兩天剛好看到的書《 #讀懂孩子內心話》
​
裡面有一段話:
​
「有時候我們當家長的又忙又累,總是會開玩笑說孩子是來討債的。雖然是無心的,但說多了,孩子心情沮喪或和你有衝突時,難免會當真。
​
下次,不要開玩笑了,讓我們認真捧著孩子的小臉蛋告訴他:『我願意為你麻煩,因為你值得我麻煩。』
​
這樣,孩子就會知道『啊!我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。』」
​
──
再說回那位媽媽的貼文
不曉得是不是我想像力太豐富
如果你知道並看過原文,反覆多咀嚼幾次後
也許會跟我一樣有一個隱約的感覺
​
也許
那位媽媽說的不是「你不是我親生小孩」
而是怨「要不是你是我小孩,我幹嘛頭破洞去為你做這麼多事?」
​
老實說,即使她有這層意思
但這種表達方式依舊容易傷到孩子的心
​
不過她最新的一篇文,是用與女兒之間的互動
表達孩子們其實知道那是玩笑話
進而同情、安慰媽媽,並擔心媽媽是不是被網路霸凌
​
我們暫且先別瞎猜這互動是否為真
畢竟也許平時媽媽真的有給足愛
大女兒真的沒有把那段「玩笑話」放在心上
然而既然都開粉專
就代表要有心理準備說話會影響到其他人
​
如果有其他媽媽看到這方式覺得很棒
複製了這種方法對付小孩,而不管她平常怎麼跟小孩相處的話
就可能造成其他小孩的童年創傷
那這真的是個罪過啊...
​
我想網友會撻伐成這樣
一部分是因為生氣她說了那些話還覺得自己做的很好
但另一部分也是因為不能沉默
為了對方的孩子,也為了其他可能被影響的孩子
​
這不是說網路霸凌是合理的
任何惡意批評、人身攻擊、威脅安全等等都絕對不是「善」
即便從「好意」出發都不能這樣做
​
只是粉專的公開分享是容易被放大檢視的
這件事我也是持續警惕在心
也是每個開粉專/社群的人要有心理準備的
​
最後我在想
大家都走在成長的道路上
每個人也都會犯錯
只要非死罪,就不必往死裡打
畢竟我們只看的到她呈現的片段
難免有陷入「斷章取義」的疑慮
所以單拿事件或現象來討論、警惕自己與他人就好
​
共勉
​
若你也想多讀懂孩子的內心話
剛剛說的書籍連結在這邊哦:https://lihi3.cc/kCfRY
  • 分享此文章
0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為什麼我們愈相愛、愈受傷?

你曾經談過一場很累的戀愛嗎? 如果有,你一定曾懷疑到底問題出在哪裡? 是你嗎?還是對方呢?

轉帳風波

To創作初心者:放棄吧,你終究是躲不開商業的

品牌原型對應配色

從品牌色看幫寶適為何走出高級感,好奇寶寶的紅色觸發媽媽們的不安?

什麼是AI自動化工作術?

聯絡我們

  • Email: [email protected]
  • 地址: 台中市南屯區五權西路二段666號6樓之4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閱品設計所
  • 統編: 94518350
COPYRIGHT ©陳沛孺|Penny 知識圖文創作家 All rights reserved | Powered by 路老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