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懂秒懂的財務思維課:文理系看得懂、商學系終於通,生存賺錢一定要懂的24堂財務基礎
是什麼讓我收入五倍跳?
2023 Aug 31 閱讀塗鴉實驗室
自從變成接案工作者至今也差不多三年了
我從第一年收入僅僅五位數
到去年達到五倍收入(今年繼續努力中)
這幅度我是驚喜又滿意
真是感謝各路朋友支持捧場QQ
感覺我好像賺很多
但其實中間砸了不少錢在進修上
尤其去年各種的進修費就佔了年收入的….40%吧
加上當初為了想和兩小一起住
還有逃離那半夜門鎖被撬開、讓我嚇得要死的租屋處
搬到一間比較大一點(十幾坪)、有管理室的大樓
生活成本一下子墊好高
算一算每個月要將近四萬的支出
很多時候我能存下的真的不多
必須繼續努力接案
也同時多看看有沒有其他合適的房子可以租
好降低我的固定支出
有時回頭想想也覺得好笑
當初還在婚姻裡、想找可以做什麼以證明自己存在的時候
前任說我可以試著去接案
但你們知道我說什麼嗎?
「哪那麼簡單?能接案的人都很厲害,我搶不贏別人的啦」
對,我自己否定了可能性
卻沒想到過了這些年
就這麼誤打誤撞地開始接案
收入還比以前上班族時高出不少
要說以前跟現在的自己有哪裡不同
我想最主要的就是差在於「相信」自己的可能性
但這份相信並不是無憑無據的盲目自信
而是奠基於「商業思維/知識」
商業思維帶我深入本質
經由各種學習與閱讀後
我明白商業本質在於「價值交換」
如同郝哥的《好懂秒懂的財務思維課》裡提到
這裡面包含了三步驟:
1. 創造價值:用服務或產品解決客戶的問題/痛點
2. 傳遞價值:放上通路平台好讓服務或產品能接觸到客戶,使其購買
3. 獲取價值:從客戶手中獲得報酬
看起來似乎很簡單
但實際做的時候很容易顧此失彼
導致收入無法提高
如果一心以為創造價值就好
卻沒留意到這不是客戶要的
就會死在前期
如果創造出好價值
卻沒接觸到對的客戶、沒做好行銷、沒有累積信用資產
客戶一樣不會上門購買
如果前面都做好,但獲取的價值與付出的不成比例
久了也無法支應生活
熱情消耗殆盡
一樣死在沙灘上
學習商業與品牌定位
是讓我們在現今的紅海
切出一小片足以餵飽自己的藍海
低價競爭
是我這種個人接案者玩不了的
怎麼往上疊加顧客需要的價值進而拉高售價
則是我們該研究的
(這部分我推薦《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》這本書,很讚)
只是
之前我學的商業思維雖然能讓我收入提高
但因為我刻意避開某一塊
導致我口袋破了個大洞
賺的錢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消失了
商業最重要的一環:財務思維
最近的我越來越有體悟
從商不能憑感覺
把一切數值化才能知道哪裡有漏洞
哪裡有可以優化的地方
以前知道歸知道
但都不想面對
直到我發現月支出將近四萬(登愣)
打擊過大到我終於認份開始記帳
開始想多了解財務方面的知識
看有沒有更有效運用資產的方式
而這次我看《好懂秒懂的財務思維課》裡的「稅賦效應」章節
才驚覺到原來不只公司與個人的稅率不同
計算順序也不同
同樣收入100萬元、支出80萬元、稅率20%的狀況下
「個人」利潤會被稅都吃光,而「公司」卻能留下16萬的淨利
我看到這部分實在忍不住大叫出來(還好人不在咖啡廳)
這這這...賺的錢幾乎都繳稅去了
如果我不知道這塊,也沒去計算自己的支出
以為自己賺很多開心亂花的話...
到頭來我年度收入不就變負的了嗎(@口@”
所以郝哥(作者)建議
如果收入達一定程度,最好成立公司行號來節稅哦
小白必備書籍
以前我一直極力避免看有關財務的書
因為大多很難啃,一堆專有名詞搞得霧煞煞
暫且沒需要就先擱一邊了
但這本是標榜文理系也看得懂的財務書
裡頭一堆大白話,我真的是相見恨晚啊嗚嗚嗚
如果你跟我一樣對財務不熟
從來不懂什麼資產負債表、現金流量表、損益表
也不知道收入還有分好跟壞的話
這本很適合我們這種財務小白、又想創業的朋友哦
推薦給大家
好書推薦:https://lihi3.cc/09eVq
#最近在趕案
#今天容我偷懶沒畫圖ㄟ嘿嘿
我從第一年收入僅僅五位數
到去年達到五倍收入(今年繼續努力中)
這幅度我是驚喜又滿意
真是感謝各路朋友支持捧場QQ
感覺我好像賺很多
但其實中間砸了不少錢在進修上
尤其去年各種的進修費就佔了年收入的….40%吧
加上當初為了想和兩小一起住
還有逃離那半夜門鎖被撬開、讓我嚇得要死的租屋處
搬到一間比較大一點(十幾坪)、有管理室的大樓
生活成本一下子墊好高
算一算每個月要將近四萬的支出
很多時候我能存下的真的不多
必須繼續努力接案
也同時多看看有沒有其他合適的房子可以租
好降低我的固定支出
有時回頭想想也覺得好笑
當初還在婚姻裡、想找可以做什麼以證明自己存在的時候
前任說我可以試著去接案
但你們知道我說什麼嗎?
「哪那麼簡單?能接案的人都很厲害,我搶不贏別人的啦」
對,我自己否定了可能性
卻沒想到過了這些年
就這麼誤打誤撞地開始接案
收入還比以前上班族時高出不少
要說以前跟現在的自己有哪裡不同
我想最主要的就是差在於「相信」自己的可能性
但這份相信並不是無憑無據的盲目自信
而是奠基於「商業思維/知識」
商業思維帶我深入本質
經由各種學習與閱讀後
我明白商業本質在於「價值交換」
如同郝哥的《好懂秒懂的財務思維課》裡提到
這裡面包含了三步驟:
1. 創造價值:用服務或產品解決客戶的問題/痛點
2. 傳遞價值:放上通路平台好讓服務或產品能接觸到客戶,使其購買
3. 獲取價值:從客戶手中獲得報酬
看起來似乎很簡單
但實際做的時候很容易顧此失彼
導致收入無法提高
如果一心以為創造價值就好
卻沒留意到這不是客戶要的
就會死在前期
如果創造出好價值
卻沒接觸到對的客戶、沒做好行銷、沒有累積信用資產
客戶一樣不會上門購買
如果前面都做好,但獲取的價值與付出的不成比例
久了也無法支應生活
熱情消耗殆盡
一樣死在沙灘上
學習商業與品牌定位
是讓我們在現今的紅海
切出一小片足以餵飽自己的藍海
低價競爭
是我這種個人接案者玩不了的
怎麼往上疊加顧客需要的價值進而拉高售價
則是我們該研究的
(這部分我推薦《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》這本書,很讚)
只是
之前我學的商業思維雖然能讓我收入提高
但因為我刻意避開某一塊
導致我口袋破了個大洞
賺的錢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消失了
商業最重要的一環:財務思維
最近的我越來越有體悟
從商不能憑感覺
把一切數值化才能知道哪裡有漏洞
哪裡有可以優化的地方
以前知道歸知道
但都不想面對
直到我發現月支出將近四萬(登愣)
打擊過大到我終於認份開始記帳
開始想多了解財務方面的知識
看有沒有更有效運用資產的方式
而這次我看《好懂秒懂的財務思維課》裡的「稅賦效應」章節
才驚覺到原來不只公司與個人的稅率不同
計算順序也不同
同樣收入100萬元、支出80萬元、稅率20%的狀況下
「個人」利潤會被稅都吃光,而「公司」卻能留下16萬的淨利
我看到這部分實在忍不住大叫出來(還好人不在咖啡廳)
這這這...賺的錢幾乎都繳稅去了
如果我不知道這塊,也沒去計算自己的支出
以為自己賺很多開心亂花的話...
到頭來我年度收入不就變負的了嗎(@口@”
所以郝哥(作者)建議
如果收入達一定程度,最好成立公司行號來節稅哦
小白必備書籍
以前我一直極力避免看有關財務的書
因為大多很難啃,一堆專有名詞搞得霧煞煞
暫且沒需要就先擱一邊了
但這本是標榜文理系也看得懂的財務書
裡頭一堆大白話,我真的是相見恨晚啊嗚嗚嗚
如果你跟我一樣對財務不熟
從來不懂什麼資產負債表、現金流量表、損益表
也不知道收入還有分好跟壞的話
這本很適合我們這種財務小白、又想創業的朋友哦
推薦給大家
好書推薦:https://lihi3.cc/09eVq
#最近在趕案
#今天容我偷懶沒畫圖ㄟ嘿嘿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