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活動試閱 收藏試閱本 41 人收藏 適合手機適合平板 親子膠水:心理師媽媽教養手記,陪伴孩子探索自我、自信成長,打造溫暖堅實的安全堡壘【電子書獨家收錄【成為自己的我們】親子創作】 (電子書)
你的傷不只是你的傷
2024 Jan 16 閱讀塗鴉實驗室
(將圖片往左滑可看到更多圖片)
你從什麼時候,會開始責怪自己不是個好爸媽的?
現在主流都說有快樂的媽媽,才會有快樂的小孩,但多少媽媽做得到、又有多少環境能支持媽媽先讓自己快樂呢?
上一代還沒有這個觀念時,許多母親不管面對多辛苦的婚姻生活,都為了孩子咬牙撐過,然而在那自顧不暇的狀況下,也產生了許多帶有各種傷痕的孩子
有的是被情緒勒索、被高度關切到沒有自己的空間
有的則是不被重視、甚至是被虐待
這些孩子長大後,有的恐婚,有的則是趕緊著藉由婚姻逃離自己的原生家庭,心裡的傷還未曾被療癒,內心的小孩還停留在受傷的那一刻,就面臨下一階段的人生角色,成為媽媽、老婆與媳婦
在各種角色交疊中,總有一些事會引發情緒潰堤,掀開那陳年傷口,然後忽然發現自己總是渴求著得不到的東西,可能是對孩子的重視與耐心、也有可能是溫馨的親子對話
小時候沒有從上一代得到的,長大後如果沒有覺察或刻意練習,大多也給不了下一代,因為我們學到的本就沒有那樣東西,就像我一樣
溫馨家庭的DNA?那不在我的原生裝備裡
最近我忽然意識到,原來自己沒有能力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,什麼叫溫馨家庭氛圍??那在我的刻板印象中是全家一起在飯桌前說說笑笑的畫面,小時候因為我爸脾氣暴躁,沒打人罵人已經很棒,就不奢望全家和樂了
我想也是因為這樣,才會對前任家中的溫馨畫面嚮往吧,然而各種因素下,他不忠、我選擇離婚,擔心自己還無法給兩小好的環境,所以選擇將他們留在那裡,自己在附近租屋陪伴,現在想想,我也許希望至少孩子能在這溫馨的畫面裡,彌補我當年自己的缺失感吧
只是有一好、沒兩好,他們是在那畫面裡了,但那畫面依然沒有我的位置,對比我一個人回到租屋處,他們的溫馨畫面反而一天天刺激著我,不僅擴大了那份缺失,更加深「不被需要」的恐懼
孩子有安全感嗎?
《親子膠水》裡有提到,這「不被需要」的信念來自於親子關係中的「不安全依附」:
「不安全型依附的孩子容易在害怕時退縮或孤立,面對關係時內隱信念為『沒有人想要我』,較難與他人建立穩定且信任的關係,內在一直存在對歸屬感、情感穩定的渴望。」
不安全依附有三種類型,分為:焦慮型依附、逃避型依附、混亂型依附
形成不安全依附的家庭環境有許多類型,其中一個就是家庭暴力,不管是言語上的、或是肢體上的
與之相對的,就是安全型依附,書中提到:「嬰兒能否感到安全的一大關鍵,來自感受到主要照顧者的情緒狀態,嬰兒腦部會依賴主要照顧者而跟著調節情緒,以此來緩解恐懼,感到安全、信任,進行人際連結。」
也就是你穩定回應孩子需求,不會忽晴忽雨,孩子能夠感到安全,放心探索世界
反之當你情緒緊繃負面,即便覺得自己隱藏得再好,孩子還是能透過蛛絲馬跡感知得到,所以家長能否安頓好自己的身心,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靈發展
傾聽孩子,也別忘了照顧自己
老實說我直到現在都還不夠成熟,當初可能也對兩小影響了不少,不安全依附的我,甚至是好想他們非我不可,但如同《親子膠水》書名宗旨想表達的,希望大家能抓好親子之間的界線
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就像膠水,膠水太多會一塌糊塗、撕開時兩敗俱傷,膠水太少會根本黏不住、過於疏離,所以要怎麼拿捏好這個份量,就是這本書想帶給我們的重點:「傾聽孩子、也照顧自己」
作者許妮婷心理師用許多案例與自家故事,探討爸媽內心的愧疚、健康的家庭界線,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有足夠的安全感,最終發展出自己的光芒
我們是亟需覺察的一代,不僅要調節家庭關係,也要試著解開心中的結、以免從行為中影響孩子,很辛苦,但看到這邊的你很棒,代表我們都有努力試著不讓同樣的傷痛傳承下去
希望孩子們都能好好的、健康的長大
好書分享:https://lihi.cc/rsOSA
你從什麼時候,會開始責怪自己不是個好爸媽的?
現在主流都說有快樂的媽媽,才會有快樂的小孩,但多少媽媽做得到、又有多少環境能支持媽媽先讓自己快樂呢?
上一代還沒有這個觀念時,許多母親不管面對多辛苦的婚姻生活,都為了孩子咬牙撐過,然而在那自顧不暇的狀況下,也產生了許多帶有各種傷痕的孩子
有的是被情緒勒索、被高度關切到沒有自己的空間
有的則是不被重視、甚至是被虐待
這些孩子長大後,有的恐婚,有的則是趕緊著藉由婚姻逃離自己的原生家庭,心裡的傷還未曾被療癒,內心的小孩還停留在受傷的那一刻,就面臨下一階段的人生角色,成為媽媽、老婆與媳婦
在各種角色交疊中,總有一些事會引發情緒潰堤,掀開那陳年傷口,然後忽然發現自己總是渴求著得不到的東西,可能是對孩子的重視與耐心、也有可能是溫馨的親子對話
小時候沒有從上一代得到的,長大後如果沒有覺察或刻意練習,大多也給不了下一代,因為我們學到的本就沒有那樣東西,就像我一樣
溫馨家庭的DNA?那不在我的原生裝備裡
最近我忽然意識到,原來自己沒有能力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,什麼叫溫馨家庭氛圍??那在我的刻板印象中是全家一起在飯桌前說說笑笑的畫面,小時候因為我爸脾氣暴躁,沒打人罵人已經很棒,就不奢望全家和樂了
我想也是因為這樣,才會對前任家中的溫馨畫面嚮往吧,然而各種因素下,他不忠、我選擇離婚,擔心自己還無法給兩小好的環境,所以選擇將他們留在那裡,自己在附近租屋陪伴,現在想想,我也許希望至少孩子能在這溫馨的畫面裡,彌補我當年自己的缺失感吧
只是有一好、沒兩好,他們是在那畫面裡了,但那畫面依然沒有我的位置,對比我一個人回到租屋處,他們的溫馨畫面反而一天天刺激著我,不僅擴大了那份缺失,更加深「不被需要」的恐懼
孩子有安全感嗎?
《親子膠水》裡有提到,這「不被需要」的信念來自於親子關係中的「不安全依附」:
「不安全型依附的孩子容易在害怕時退縮或孤立,面對關係時內隱信念為『沒有人想要我』,較難與他人建立穩定且信任的關係,內在一直存在對歸屬感、情感穩定的渴望。」
不安全依附有三種類型,分為:焦慮型依附、逃避型依附、混亂型依附
形成不安全依附的家庭環境有許多類型,其中一個就是家庭暴力,不管是言語上的、或是肢體上的
與之相對的,就是安全型依附,書中提到:「嬰兒能否感到安全的一大關鍵,來自感受到主要照顧者的情緒狀態,嬰兒腦部會依賴主要照顧者而跟著調節情緒,以此來緩解恐懼,感到安全、信任,進行人際連結。」
也就是你穩定回應孩子需求,不會忽晴忽雨,孩子能夠感到安全,放心探索世界
反之當你情緒緊繃負面,即便覺得自己隱藏得再好,孩子還是能透過蛛絲馬跡感知得到,所以家長能否安頓好自己的身心,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靈發展
傾聽孩子,也別忘了照顧自己
老實說我直到現在都還不夠成熟,當初可能也對兩小影響了不少,不安全依附的我,甚至是好想他們非我不可,但如同《親子膠水》書名宗旨想表達的,希望大家能抓好親子之間的界線
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就像膠水,膠水太多會一塌糊塗、撕開時兩敗俱傷,膠水太少會根本黏不住、過於疏離,所以要怎麼拿捏好這個份量,就是這本書想帶給我們的重點:「傾聽孩子、也照顧自己」
作者許妮婷心理師用許多案例與自家故事,探討爸媽內心的愧疚、健康的家庭界線,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有足夠的安全感,最終發展出自己的光芒
我們是亟需覺察的一代,不僅要調節家庭關係,也要試著解開心中的結、以免從行為中影響孩子,很辛苦,但看到這邊的你很棒,代表我們都有努力試著不讓同樣的傷痛傳承下去
希望孩子們都能好好的、健康的長大
好書分享:https://lihi.cc/rsOSA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