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習不孤單
我願練習陪伴,讓你不再孤單
2024 Apr 18 閱讀塗鴉實驗室
(將圖片往左滑可看到更多圖片)
我也不知道為什麼,整本書我幾乎都是帶著淚眼看完,也許是因為前陣子的地震,讓我深深有感所有的平安幸福都不是理所當然的,也或許是覺得,多希望以前發生事情時能有這樣的人陪伴著吧
世界上有太多的挑戰,有時是天災,有時是人禍,讓我們的心不斷受到打擊、變得千瘡百孔,但即便如此,我們可以藉由身邊人的陪伴、逐步修復那些傷口,只是可惜的是,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怎麼陪伴,給予最適時的依靠
不知道你在難過時,是否曾遇過這些反應?或者是當別人難受時,你給了對方這樣的回應?
「齁別哭了,哭了也沒用啊~~」
「唉...你想太多了」
「你錯了,你應該要這樣想才對」
「這有什麼好難過的嘛」
「這又沒什麼,我以前也是這樣長大的」
這些「否定」的語句,讓哭泣者感到羞愧自責,讓他們不禁想著:「不會有人理解我的」,這樣的我們到底是要安慰他?還是想把他再往懸崖推過去一些?或讓他也否定壓抑自己的情緒,好展現自己「堅強」的一面,於是面對你,他難以再摘下自己的面具嗎?
世界上有一種陪伴,是全然的包容
自從我遇到戲劇老師與掌鏡人後,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陪伴,是能讓我盡情哭泣宣洩,而不會擅自評價我的情緒是對是錯(因為情緒本來就沒有對錯),他們靜靜的聽我哭、聽我控制不了音量的泣訴,偶爾穿插幾句同理我的話、衛生紙與擁抱,而我透過說出內心滿溢出來的情緒與想法,來釐清自己最真實的感受
剛開始還沒有意識到什麼,隨著這樣的次數一多,我發現自己恢復的速度越來越快,可以說哭完也就沒事了,是徹底沒事的那種,不像以前被否定、強制壓抑、隱藏時,那傷口會一路如影隨形,可能幾個月、幾年都有可能,就像童年沒被治癒的傷,不管年紀多大都會存在一樣,我們希望自己或愛的人帶著渾身傷口過一生嗎?如果不希望,那我們該了解「如何陪伴」
五個關於陪伴的練習
以往有許多書都會講求自我覺察,讓感受痛苦的靈魂有機會自我療癒,但這本《練習不孤單》不一樣,他是從陪伴者角度出發去了解如何陪伴,了解如何向對方表達出我們內心的關懷卻又不刺人,書裡透過許許多多的故事,讓我們從中一窺心理諮商師的陪伴方式,書中分享了五個關於陪伴的練習:
暖身:建立信任關係,即便是家人也是
了解:了解他的困擾議題,行為觀察找尋蛛絲馬跡
情緒:感受並接納情緒,沉默與肢體都是觀察重點
回溯:找出困擾的源頭
學習:幫助調整認知,找出合適的因應策略
假如你身邊有下列其中之一以上的對象需要陪伴,我真心推薦這一本給你當參考書
失智症患者與其家人
摯愛逝世、走不出傷痛的親友
在班上是邊緣人、學習受挫的青少年
面臨情緒困境的職業媽媽
得不到父母重視、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孩子
對情緒理解薄弱、在社交上屢屢受挫的孩子
有ADHD、吃飯極度容易分心的孩子
對孩子抱有極度厚望,致使孩子承受不住而自殘的家庭
家暴目睹兒...等等
沉默,也飽含著訊息
在故事裡,你不只會看到被陪伴的人,也會看到他為何會需要被陪伴,他發生了什麼事?是誰把他逼到這種程度?如果他沉默了,我們又該如何陪伴?書裡講了一段話:「諮商時的沉默,是有意義的。沉默不是只有不說話那麼簡單,一如雙人舞也要抓到合宜的節奏才能不踩到彼此的腳,舞出曼妙舞姿,這之前的試探,磨合也都需要時間醞釀。」
所以不要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與尷尬、而急著填補空白,他們的心還在翻騰、思考或準備,如果對方是完全不願意溝通,那可以檢視六個可能的原因(見圖),檢視原因後可以調整一下互動方式,書裡面會講得更詳細。
讓我們學習陪伴,讓重要的人不再孤單
當我看到一些章節與自己的經歷相似重疊,就忍不住喟嘆這本書出現的太晚,我曾傷了我家兩小的心,即使出發點是好意,也無法遮掩帶來的傷痛,陪伴的力量很大,正因如此,錯誤的陪伴殺傷力也更大,如同打掉他們伸出求助的手,在傷口上灑鹽一樣
接下來要過年了,親友們相聚時刻有時會爭執與衝突,如果中間你發現有重視的人受傷了需要陪伴,請理解陪伴的要點在於「傾聽」而非批判「情緒」,因為要讓情緒宣洩完,掌管理智的前額葉才會重新上線,推薦《練習不孤單》給大家,祝我們都能好好練習陪伴彼此,讓我們都不再孤單。
好書大推:https://readmoo.com/book/210261684000101
#因為是舊文所以我的衣服都還是綠色der~
#不重要但就想講
我也不知道為什麼,整本書我幾乎都是帶著淚眼看完,也許是因為前陣子的地震,讓我深深有感所有的平安幸福都不是理所當然的,也或許是覺得,多希望以前發生事情時能有這樣的人陪伴著吧
世界上有太多的挑戰,有時是天災,有時是人禍,讓我們的心不斷受到打擊、變得千瘡百孔,但即便如此,我們可以藉由身邊人的陪伴、逐步修復那些傷口,只是可惜的是,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怎麼陪伴,給予最適時的依靠
不知道你在難過時,是否曾遇過這些反應?或者是當別人難受時,你給了對方這樣的回應?
「齁別哭了,哭了也沒用啊~~」
「唉...你想太多了」
「你錯了,你應該要這樣想才對」
「這有什麼好難過的嘛」
「這又沒什麼,我以前也是這樣長大的」
這些「否定」的語句,讓哭泣者感到羞愧自責,讓他們不禁想著:「不會有人理解我的」,這樣的我們到底是要安慰他?還是想把他再往懸崖推過去一些?或讓他也否定壓抑自己的情緒,好展現自己「堅強」的一面,於是面對你,他難以再摘下自己的面具嗎?
世界上有一種陪伴,是全然的包容
自從我遇到戲劇老師與掌鏡人後,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陪伴,是能讓我盡情哭泣宣洩,而不會擅自評價我的情緒是對是錯(因為情緒本來就沒有對錯),他們靜靜的聽我哭、聽我控制不了音量的泣訴,偶爾穿插幾句同理我的話、衛生紙與擁抱,而我透過說出內心滿溢出來的情緒與想法,來釐清自己最真實的感受
剛開始還沒有意識到什麼,隨著這樣的次數一多,我發現自己恢復的速度越來越快,可以說哭完也就沒事了,是徹底沒事的那種,不像以前被否定、強制壓抑、隱藏時,那傷口會一路如影隨形,可能幾個月、幾年都有可能,就像童年沒被治癒的傷,不管年紀多大都會存在一樣,我們希望自己或愛的人帶著渾身傷口過一生嗎?如果不希望,那我們該了解「如何陪伴」
五個關於陪伴的練習
以往有許多書都會講求自我覺察,讓感受痛苦的靈魂有機會自我療癒,但這本《練習不孤單》不一樣,他是從陪伴者角度出發去了解如何陪伴,了解如何向對方表達出我們內心的關懷卻又不刺人,書裡透過許許多多的故事,讓我們從中一窺心理諮商師的陪伴方式,書中分享了五個關於陪伴的練習:
暖身:建立信任關係,即便是家人也是
了解:了解他的困擾議題,行為觀察找尋蛛絲馬跡
情緒:感受並接納情緒,沉默與肢體都是觀察重點
回溯:找出困擾的源頭
學習:幫助調整認知,找出合適的因應策略
假如你身邊有下列其中之一以上的對象需要陪伴,我真心推薦這一本給你當參考書
失智症患者與其家人
摯愛逝世、走不出傷痛的親友
在班上是邊緣人、學習受挫的青少年
面臨情緒困境的職業媽媽
得不到父母重視、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孩子
對情緒理解薄弱、在社交上屢屢受挫的孩子
有ADHD、吃飯極度容易分心的孩子
對孩子抱有極度厚望,致使孩子承受不住而自殘的家庭
家暴目睹兒...等等
沉默,也飽含著訊息
在故事裡,你不只會看到被陪伴的人,也會看到他為何會需要被陪伴,他發生了什麼事?是誰把他逼到這種程度?如果他沉默了,我們又該如何陪伴?書裡講了一段話:「諮商時的沉默,是有意義的。沉默不是只有不說話那麼簡單,一如雙人舞也要抓到合宜的節奏才能不踩到彼此的腳,舞出曼妙舞姿,這之前的試探,磨合也都需要時間醞釀。」
所以不要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與尷尬、而急著填補空白,他們的心還在翻騰、思考或準備,如果對方是完全不願意溝通,那可以檢視六個可能的原因(見圖),檢視原因後可以調整一下互動方式,書裡面會講得更詳細。
讓我們學習陪伴,讓重要的人不再孤單
當我看到一些章節與自己的經歷相似重疊,就忍不住喟嘆這本書出現的太晚,我曾傷了我家兩小的心,即使出發點是好意,也無法遮掩帶來的傷痛,陪伴的力量很大,正因如此,錯誤的陪伴殺傷力也更大,如同打掉他們伸出求助的手,在傷口上灑鹽一樣
接下來要過年了,親友們相聚時刻有時會爭執與衝突,如果中間你發現有重視的人受傷了需要陪伴,請理解陪伴的要點在於「傾聽」而非批判「情緒」,因為要讓情緒宣洩完,掌管理智的前額葉才會重新上線,推薦《練習不孤單》給大家,祝我們都能好好練習陪伴彼此,讓我們都不再孤單。
好書大推:https://readmoo.com/book/210261684000101
#因為是舊文所以我的衣服都還是綠色der~
#不重要但就想講
0則留言